

志愿者团队合影。
\n“今天我们的目标是采收600斤芹菜!”9月21日,上游新闻“帮帮”志愿服务队来到了渝北区木耳镇黎夏的芹菜基地里,帮忙一起采收芹菜。
\n经上游新闻报道后,患上“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”的黎夏,凭借一根手指与脚趾坚持水培芹菜的创业故事,感动了无数网友。曾经滞销的芹菜,在热心市民和企业的帮助下,销量直线上涨,每到采收时间,芹菜基地里都是一幅忙碌的景象。
\n棚里飘着芹菜香
\n“我们的芹菜又干净又新鲜,嫩得一掐都能掐出水来!”在芹菜基地大棚内,帮工的张大姐笑着说道。
\n她把芹菜从水培的“地里”摘下,放入筐中。有志愿者们用小推车将其推出到大棚外面,其余志愿者围坐一圈,开始整理芹菜。
\n
志愿者正在学习处理刚摘下来的芹菜启天配资。
\n用小刀削去根部,摘掉枯黄的叶子,掰掉品相不好的茎秆,翠绿鲜嫩的芹菜被整齐地码放在筐中,再将其打包成捆,等待采购商将其拉走。
\n“太香了,我满手都是芹菜香。”志愿者任女士说,此前她就看到过上游新闻报道的“黎夏的故事”,深受感动,这个周末看到上游新闻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,果断报了名,带着孩子一起前来帮忙。“一方面想亲眼来看一下‘黎夏的芹菜’,另一方面是想带着孩子来体验下劳动的快乐。”任女士说道。
\n
志愿者在用推车运送芹菜。
\n“我要1000斤芹菜拿去送人,帮我准备一下。”就在大家忙碌地采收芹菜时,家住渝北区的市民罗大侠打来订购电话。据了解,罗大侠此前看了上游新闻报道后,深受感动,当即赶来芹菜基地购买了100斤芹菜,这次又准备购买1000斤自己吃和送人。
\n忙碌了一上午的志愿者们,看着600斤芹菜被装上了面包车,不由得露出了满足的笑容。
\n想把他写进作文里
\n采收后启天配资,上游新闻“帮帮”志愿者、巴蜀中学高一学生郑涵匀走进了黎夏的小屋,坐在床边的板凳上,和黎夏聊起天来。
\n
志愿者们在跟黎夏聊天。
\n“编程您都是自学的吗?太厉害了吧……”听到黎夏说小学都没毕业的他自学了编程,给大棚里设计了各种程序,郑涵匀惊呼道。
\n黎夏说,因为自己没学过英语,自学编程的时候需要用到英语,只能从头开始学。不认识的英语单词,他会用软件把它们做成图片放在电脑桌面上,每天边看边记,边学边用。
\n郑涵匀听得连连点头,又问道“那你当初知道自己能创业成功吗?万一失败了怎么办?”
\n“我躺在这里什么都做不了,我永远不去做,永远都不会成功,但做了,就有可能成功……”黎夏回答道。
\n“疾病让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,但他在逆境中没有放弃。”与黎夏交流后,郑涵匀深有感触。
\n她觉得,黎夏找到了帮助家人、帮助自己的方式,重新找回了希望。而且更加令她感动的是,黎夏的家人也没有放弃他,并且非常支持他做这些事情。
\n“这次经历非常难忘,如果下次碰到关于坚强和希望的作文,我一定会把他写进我的作文里!”郑涵匀说道。
\n报道更为解决问题而来
\n此前,上游新闻多次奔赴渝北黎夏的芹菜基地,6月11日首篇报道《黎夏的芹菜》通过4个多小时的采访,用多重镜头记录“励志”背后的故事。
\n
志愿者们将处理好的芹菜装车。
\n首篇报道刊发后,记者联络各方资源到黎夏的农场现场查看芹菜的情况,重百新世纪超市采销团队前往黎夏农场实地考察,确认芹菜品质后,迅速在30家门店设立专柜上架销售。盒马鲜生也积极响应,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包销部分芹菜,并在门店通过电子屏展示黎夏故事,赋予农产品更深的情感价值。
\n短短一周时间,积压的万斤芹菜销售一空,更为重要的是,黎夏与两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,为农场注入了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动力。
\n“目前我们一季可以产出八九千斤的芹菜,开始供不应求了。”黎夏开心地说道。他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自己的芹菜基地能够再扩建几个大棚,增加产量,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\n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摄影 邹飞启天配资
美港通证券下载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